2013-03-27

沒有人口政策  怎談應否填海?  北大嶼山環境承載力爆煲

環保及關注規劃團體
就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第二階段公眾參與
發出之聯合聲明
2013年3月27日

特區政府發展局於2013年3月21日,公佈「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的
第一階段公眾參與報告,並進行第二階段公眾參與。就此,一群環保及關注城市規劃的團體,對此報告的結論及建議有以下質疑:

1. 第一階段所建議的25處可行填海地點,於第二階段就只剩下6個「具潛力的填海地點」。當中選擇該6處地點的標準及原則,並沒有在「第一階段公衆參與報告」詳細交代;甚至如何從公眾參與的意見中轉化成為6個填海地點的結論,一字均未有提及。政府必須保持透明,先進行交代。

2. 第二階段的摘要文件中,只是以「一些會對社區及環境/生態造成顯著影響的選址已不獲考慮」含糊帶過。由於技術報告未有公開,令公眾被蒙在鼓裡。事實上,龍鼓灘、小蠔灣及欣澳皆是中華白海豚出沒的水域,是生態敏感地方,和政府所指「不會選擇對生態有顯著影響之選址」的說法有明顯矛盾。

3. 於第二階段選取的「具潛力的填海地點」中,龍鼓灘、小蠔灣及欣澳均位處香港西部水域。該處已有多項即將完成、正在興建、進行環評及規劃中的工程。我們對於香港西部水域的環境承載容量感到憂慮。該處的環境經已因為過去20多年的開發而受到影響。此外,建議中部水域的人工島面積龐大,範圍牽涉一些生態敏感島嶼及江豚出沒的水域。我們認為,調查這些區域的環境承載量,政府實在責無旁貸。

4. 政府聲稱填海是為了人口及房屋需求,但港府卻從來沒有人口政策,更沒有考慮過本港最終的可承載量(Carrying Capacity)。統計署在2010年曾推算2039年人口達889萬,但在2012年又改為847萬。在政府沒有任何長遠人口規劃,填海造地是治標不治本,不可假借「人口需求」來盲目填海,我們要求政府進行《人口遠景及長遠政策》的全民諮詢。

5. 就政府有意為「具潛力的填海地點」進行電腦模擬及相關評估,我們要求政府需要就香港西部及中部水域進行策略性環境評估,將噪音、空氣質素、人類健康、碳排放及生態影響包括在內,並將計劃中的所有工程納入評估範圍,特別是預計對環境影響巨大的機場第三條跑道。

6. 過往本港多以填海拓地形式使用本港水域,政府現時只有少量海域以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作保育用途,其他水域卻缺乏具保育元素的規劃,隨時面臨填海的威脅。因此,除了土地規劃外,香港需要一個整全的海洋規劃,以可持續的方向保育海洋生態資源。

聯合聲明團體(排名不分先後):
機場發展關注網絡、香港地球之友、綠色力量、環保觸覺、綠領行動、綠色和平、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世界綠色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