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7

一文睇晒!拆解土地問卷【懶人包】

日前土地專責供應小組開始土地供應公眾展覽,向市民派發問卷;而網上版問卷今日(7日)亦告出爐。環保觸覺精心製作懶人包動畫 (https://www.facebook.com/hkgreensense/videos/10155289062121607/),一次過解構問卷陷阱!

▋1200公頃土地短缺假像

問卷不斷「鼓勵」市民填選足夠1200公頃土地,但究竟數字從何而來?根據諮詢文件,此估算是基於本港人口增長所得,認為人口增長會加大房屋需求,加上其他交通基建配套,所以需要更多土地。政府按《香港2030+》規劃遠景策略,假設本港未來25年將會增加 98 萬人口,將「預計土地需求」(4,720 公頃)減去「預計土地供應」(3,514 公頃),得出「1,200 公頃短缺」。但只要控制外來人口增長量減半至 49 萬,按《香港2030+》的相同方式及因子來推算,結果發現未來土地需求減少至約150頃,跌幅近8倍,上千公頃的土地缺口屬偽命題!

▋土地選項面積打折縮水

問卷上的土地供應選項可供應土地的面積都大幅打折。問卷附件顯示,「短中期」選項估計只開發 15% 土地、「中長期」則會開發 30% 土地,例如棕地實際面積逾 1,000 公頃,但短中期、中長期選擇竟分別只列出 110 公頃及 220 公頃。而實際佔地超過 1,000 公頃的新界私人農地,則佔 300 公頃。不過奇怪的是,發展東大嶼則顯示出百分之百實際面積1,000 公頃,叫人質疑政府製造假象,利用一般人會選擇可供應面積較大的單一選項以快速填滿 1,200 公頃的心態,做成不公。

問卷這張「點心紙」強調本港需要 1,200 公頃土地,其實只要政府運用「土地收回條例」,收回發展商的私人農地,以及屬於官地的高球場已經解決到這個問題。

▋分拆及隱藏填海選項

當問卷上把部分選項土地面積打折,「中長期」填海的選項卻供應大量土地面積,皆因填海選項沒被打折,「維港以外近岸填海」一項更囊括五個建議選址:龍鼓灘、小蠔灣、欣澳、馬料水、青衣西南。一旦剔選填海,可能就會被曲解為同意在全部地點填海。而不可忽略的還有聲稱可提供 1,000 公頃面積的「發展東大嶼都會」,其實是在交椅洲填海而成。同樣是填海選項,偏偏與「維港以外近岸填海」選擇分拆,假如單從土地面積誤選東大嶼都會,原來即是等於選擇填海!

▋發展成本無蹤影

當可供應面積不可信,市民又可以循甚麼準則去衡量每個選擇的利弊?在問卷上未見陳列各個選項的發展成本,包括時間、金錢及環境所需付出的代價。以填海為例,經濟成本至少數百億,由填海到造城需時至少 25 年,只提填海將會得到的大片土地,東大嶼都會的造地估計成本達 1,220 億,加上基建成本的 3,400 多億,最終每公頃成本近 4.7 億元!

以郊野公園邊或綠化帶改劃為公屋發展,計算土地平整及基建設施成本,需時至少 15 年,平均每公頃耗 4.3 億元。相反,香港高爾夫球會的發展成本相較低廉,高球場以 1,000 象徵式地價租賃,土地較平整,如全面發展用地,包括水利系統、增建道路基建,每公頃成本約為 0.5億元。而棕地涉及補償及修復土地,但由於本身已有作業存在,土地相對平整和道路,要發展棕地估計需時 12 年,每公頃平均成本 1.5 億元;都比開發郊野公園和填海為便捷。

▋環境破壞隻字不提

作為環保團體,我們最關心對生態破壞最嚴重的填海和發展郊野公園邊陲選項。

海洋生態極其珍貴,填海為人類造地造城,卻破壞了其他生物的家園,例如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填海,導致大嶼山東北部出沒的海豚已跌至近乎零。在填海作業過程傾倒泥砂所製造的污染和多重傷害,實在難以逆轉。一般填海從遠洋輸入天然「海砂」,會令填海地點永久喪失海洋生境,摧毀海砂源頭的海床生態;或使用人工「機砂」,製作時以機器磨碎石頭,會排放大量污水,流入河流。而長途運砂所製造的碳排放亦不容忽視。

而郊野公園是香港重要的特色,也是我們的綠色寶庫,具保護珍貴生態、地質地貌的環境價值,亦有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地點。郊野公園邊陲地帶一旦發展房屋社會,勢會破壞郊野公園的完整性,影響供大眾休憩、限制城市過度擴張的重要功能。污水滲漏、污染溪流、砍伐樹木、令郊野公園的生態無法復元。

 

▋暗示借鏡新加坡?

網上問卷對填海選項的附錄資料以新加坡為例,佐證填海覓地的可行。或有不少人認為香港可以借鏡新加坡做法。新加坡本身的面積只有 580 平方公里,比香港少 35 %,填海地佔總土地面積約五分一。但新加坡不似香港可以大量釋放棕地,不難理解填海覓地的原因。

然而,新加坡填海時同樣面對無數爭議、以及填海後需要為破壞海洋環境善後。再者,填海並非新加坡唯一造地做餅的方法,即使填海都無法應對人口持續增長,當地連高爾夫球場都要讓路,於2014年收回或減少 9 個高球場面積,騰出 236 公頃土地改劃作住宅、公共或商業用途,又有《土地徵用法》訂明政府為國家建設考慮,有權徵用私人土地,並在任何地方徵地建設組屋;逾 80% 新加坡人居住組屋,免受私樓炒賣壓力。與其學新加坡填海,倒不如學習她規劃80%新加坡人居住組屋,免受私樓炒賣影響的魄力,以及嚴選移民的堅持。

 

▋總結

不論紙本抑或網上版,問卷仍存在大大小小的疑問,高估需求的前設、隱藏的細節,以及被局限在18個選項的狹窄空間。比如軍營、預留興建丁屋的鄉村途區(V Zone地),都沒有出現在問卷內。本港土地供應緊張,是不夠土地資源?還是外來人口數字失控?理想的城市規劃絕不能只講開發,不談每個選項背後的代價…已經知道問題的您,記得提醒身邊人一起留意,切勿跌入圈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