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6
再建公屋將使東涌房屋比例失衡惡化 應改為建居屋
東涌39區及56區距離港鐵站遠 不應建公屋
再建公屋將使東涌房屋比例失衡惡化 應改為建居屋
偏遠地方建公屋政策對社會不利 應作檢討
政府計劃在東涌第39區及56區增建公屋,其中39區更由原先建議的3幢公屋,增至4幢,單位由2500 個增至3500個,會容納多3千人,地積比率由5倍增至6倍。
房屋署現時打算在東涌西南部的39區及東涌北部的56區興建公屋,但兩位置皆遠離東涌港鐵站,步行需要20至25分鐘。由於交通費昂貴,同樣遠離港鐵站的逸東邨有很多單位長期空置,顯示東涌區加上遠離港鐵站並非公屋居民的心水選擇。
東涌現時有5座居屋 (裕東苑),只佔整個東涌區單位的9.2%,但卻有大量的公屋(47.6%)及私人樓宇(43.2%),房屋比例嚴重失衡。
逸東邨現時共有25座,其中18座原為居屋,入伙前已命名為「逸東苑」。政府於2002年11月宣告停建及停售居屋(孫九招),最終令逸東邨該18座由居屋屋苑改為公屋出租。這是使東涌房屋比例一直失衡的原因。
所以,若39區及56區再建公屋,將使失衡情況惡化。所以,本會建議39區及56區應建居屋,這可補償於2002年的「居屋債」。
政府覓地建公屋,出現盲搶地的情況,為求「交數」,重量卻不重質。另外,現時政府常將偏遠地方建公屋,而市區的舊公屋地拆卸後卻建私人樓(例如何文田邨)。這政策令公屋居民長期受高交通費問題困擾,政府應檢討公屋的規劃,應將公屋及私樓較平均地分佈市區及偏遠地區,不能將偏遠的「雞肋」地只建公屋。
最後,本會希望政府重視人口政策,並管制流動人口(自由行),否則再多的地也不夠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