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再增啟德密度 環保觸覺恐屏風效應 建議增居屋 私樓應「港人首置自住」
政府再增啟德密度 環團批增屏風效應兼「落錯藥」
兩年前增加單位變豪宅 反映問題源自炒樓炒地
建議增居屋 私樓應「港人首置自住」不應再浪費土地
政府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出,修訂《啟德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S/K22/5》(下稱草圖),大幅增加啟德發展區的發展密度,並將兩幅休憩用地轉為住宅用途。修訂共包括16幅土地,其中5幅近啟德停機坪,11幅在跑道中部。於啟德跑道的多幅住宅地,地積比由3.4至5.9倍增至5.5至7倍,高度限制則由45至80米增至最高95米至120米。
環保觸覺關注增加密度會使屏風樓「翻生」,阻擋區內及附近的九龍灣一帶通風,重蹈當年差劣市區規劃的覆轍。
早於2013年,政府已因同樣「增加供應」為由,將啟德停機坪(即未來啟德城中心)4幅地皮的地積比由4.5至5倍增加至5.5至6倍(1幅居屋,3幅私樓)。該三幅私樓地皮近日紛紛開售,樓花呎價達$17000至$24000,超出一般中産負擔水平。而啟德停機坪共12幅私樓地,原寄望提供約9000個單位,但其中4幅被中資海航以高價$13000投得,預期落成後單位也將以豪宅型式天價放售;而另外兩幅「港人港地」地皮啟德一號近日開售,開售價亦達$16000 – $25000一呎。該12公頃土地,在放任的私樓政策下,一個可負擔的單位也未能提供,浪費了大片土地及大量單位。
政府今次再向城規會申請修訂草圖,要求大幅增加其餘16幅土地的密度,我們認為前車可鑑,政府無視根本的炒樓炒地問題,增加單位數目變相成為發展商及炒家的「肥豬肉」。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表示:「過去靠提高建築密度及『盲搶地』,政府已增加房屋供應,但樓價仍舊居高不下,證明此非可行方法。我們認為與其推出單位成為豪宅供人炒賣,應收緊房屋政策,而不是無限地犧牲環境。」
環保觸覺建議增加密度必須設下條件,包括16幅私樓地應改建居屋或在地契設限,規定發展商只能提供「港人首置自住」單位,即限制只供首次置業的港人認購,以及在購買後短時間內不得轉讓,而轉讓時亦只能售予相同資格買家,使單位及地皮炒賣機會大減。若政府不承諾上述條件,應反對增加密度。
環保觸覺強調其建議理性,也是社會上較多共識的方向,比現時任由熱錢投資炒高地價及樓價,更可應對目前社會上的房屋問題,也不需讓息微多時的屏風樓「翻生」,避免附近九龍灣及牛頭角市區的通風、景觀再受影響。本會呼籲市民留意預期5月中開始,草圖的第二輪收集意見諮詢期,向當局表達意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