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圍濕地現港獨有螢火蟲
19 座樓的光害將使滅絕
長實及WWF聯合發展豐樂圍濕地
發現香港獨有的螢火蟲 19 座樓的光害將使滅絕
和WWF 談判沒有結果 請WWF 懸崖勒馬
城規會接300反對意見書
本港多個環保團體,非常關注長實夥拍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HK),於豐樂圍濕地發展共19座、介乎15至19層的中密度豪宅項目。基於以下原因,我們堅決反對,原因如下:
(1) 豐樂圍附近有本港獨有的螢火蟲
米埔屈翅螢,學名 Pteroptyx maipo,於2009年在香港濕地公園發現,2011年6月,描述此新種的文章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 Zootaxa 上刊登 ,正式確立其新種地位。目前所知,米埔屈翅螢乃香港特有,而且只在米埔拉姆薩爾濕地中的红樹林有分佈,主要集中於沿河岸生長的红樹區域,幼蟲主要靠捕食在活在此區域的兩種小螺──擬沼螺和烏來螺。拉姆薩爾濕地佔地15平方公里,當中約有3平方公里為紅樹生長區域,而沿河岸生長的红樹區域大約只有2平方公里。
米埔屈翅螢完全依賴螢光訊號作為求偶的溝通語言,螢光的亮度很低,所以只能在黑暗的環境發揮作用;事實上,米埔屈翅螢只會在日落後半小時,待環境變得足夠黑喑,才開始發光求偶,但由於發光耗用頗多能量,所以只會維持約2個小時,這2小時亦是住宅區發出最多燈光的時段。根據外國研究顯示,過強的環境光可以嚴重影響螢火蟲的求偶,甚至長遠將一個螢火蟲品種推向滅絕。
米埔屈翅螢有2個主要繁殖區域,米埔自然保護區及位於濕地公園外圍紅樹生長區域,後者距離天水圍市鎮約500至700米,已受著由天水圍市鎮發出的燈光直接照射;此區域距離豐樂圍住宅項目約330米,豐樂圍住宅項目帶來的燈光增加,有可能超越米埔屈翅螢所能承受的極限,最終將米埔屈翅螢推向滅絕。
由於米埔屈翅螢的發現在環境諮詢委員會通過豐樂圍發展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之後,因此有必要在通過此項目的規劃申請前先進行補充環境影響評估,以評估豐樂圍發展項目對米埔屈翅螢的影響及提出相應舒緩措施。
(2) 項目違反了「不會有濕地淨減少」的條件
豐樂圍主要由很多漁塘組成,是不少留鳥及候鳥的居所。根據城規會於1999年發出的規劃指引12B,整個項目的範圍皆在濕地保育區內(Wetland Conservation Area)。項目範圍有超過一半面積位於拉姆薩爾濕地(Ramsar Convention on Wetlands),極具國際生態價值。
長實及WWFHK為符合城規指引的「不會有濕地淨減少」的條件,竟然用一個取巧的方法,將小漁塘合併為大漁塘,將漁塘間的壆位拆除變成濕地,因而當作「賺取」了濕地面積,來扣減因為需建樓而填平的6個漁塘。我們認為,漁塘間的壆位有很多生物棲息及繁殖,是整個濕地生態系統的一部份。
以上述方法所達至的所謂「不會有濕地淨減少」,做法取巧及荒謬,絕不應成為先例。我們亦難以理解WWFHK,為何能認同此模式。若項目成功過關,我們擔心很多拉姆薩爾濕地範圍內的發展項目可用此方法闖關,各個濕地可能淪陷。
(3) 屏風樓破壞景觀
項目共19座,每座約15至19層,屬中密度的發展。然而,由於樓宇佈局十分密集,分左右兩排一字排開,十分屏風式,不但減弱附近村屋的通風,候鳥的飛行路線亦被阻。當建築物落成,整片后海灣濕地的景觀將被完全破壞,香港人便失去這片美麗的大自然美景。諷刺地,該些豪宅住客卻能享有無敵的濕地景觀。
另外,項目位置是於濕地公園前方,若屏風樓不幸興建,每年300萬的濕地公園本地及外地遊客,將失去一個天然的濕地景觀,景觀價值盡失。
由於此項目對生態及景觀破壞太大,我們反對此項目,並有以下訴求:
- 我們要求長實發揮企業責任,暫緩此發展項目及立刻撤回規劃申請。
- 我們要求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作為此項目與發展商合作之環團,責無旁貸,應立刻運用影響力,促使發展商暫時撤回規劃申請,並先進行有關米埔屈翅螢補充環境影響評估,以免將米埔屈翅螢推向滅絕。
- 我們要求政府,澄清長實其實是否有發展權。如果有,由於這片濕地相當珍貴,請考慮以離地轉移地積比的形式,保育這片濕地。
其他資料
- 發展規模:19座15至19層的住宅,共1958個單位,樓面面積148,000平方米,私家車車位介乎533至799,以及私人休憩用地5874平方米
- 地盤範圍內有16,700平方米是政府用地
- 城規會已將對此規劃申請的公眾意見書展示,共收到377意見書,約300個反對,74支持及3個中立/其他意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