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8

【走塑膠看地球】~歐盟篇(下)

塑膠原料聚乙烯(Polyethylene)在1933年首次出現在人類歷史;1965年第一個膠袋面世,從此人類的生活膠蹤處處,由一時便利,變成百年難解的污染。歐盟 28 個成員國各有應對方法,本篇繼續介紹歐盟國家的走塑政策。

重溫【走塑膠看地球】~歐盟篇(上) 

(按字母排序)
 
意大利(Italy):
意大利早在1988年,已向膠袋生產商及進口商徵稅,惟成效不彰。直至2007年向顧客徵收膠袋稅,令膠袋使用量大減。

2011年起,當地全面禁止使用膠袋;2019年,頒令禁止使用塑膠製的棉花棒;而2020年將會禁止含微膠粒的化妝品及清潔用品推出市面。


 

拉脫維亞(Latvia):
1996年首次就自然資源課稅,膠袋徵收較高費用,分別於2006年及2010年再次修訂稅率,包括塑膠包裝袋和顧客消費使用之膠袋。

2019年,當地全面禁止使用膠袋(肉類膠袋獲豁免)。
 

立陶宛(Lithuania):
立陶宛自2001起,已向生產商及進口商徵收污染稅(Pollution tax),當中包括膠袋。

至2018年底,當地全面禁止派發免費膠袋(厚度介乎 15 至 50 微米)。
 

盧森堡(Luxembourg):
盧森保政府於2004年與業界達成自願協議,鼓勵業界使用環保袋。2009年實徵費,每個即棄膠袋收取 0.03 歐元(折合 0.27 港元),膠袋使用量急減跌逾 8 成。2018年上調至每個膠袋 收取 0.05 歐元 (折合 0.44 港元)。

至2019年,當局禁止當地商戶免費提供厚度 15 微米或以上的即棄膠袋(食物衛生用途獲豁免)。
 

馬爾他(Malta):
馬爾他自2005年起,按不同類型的膠袋,向製造商和進口商徵收環保稅(Eco-Contribution Tax),2009年修訂稅法,違者最嚴重會被勒令暫停營業一周至一個月不等;同時向顧客徵收每個膠袋 0.15 歐元 (折合 1.33 港元)。
 

荷蘭(The Netherlands):
自1990年代,當地大部分超市已自願收取少量膠袋費。至2016年就即棄膠袋全面徵費,每個膠袋收取 0.25 歐元(折合 2.21 港元)。

另外,當局於2014年與業界達成具約束力協議,推動業界淘汰含微膠粒的化妝品及清潔用品。

2018年2月,荷蘭更出現了全球首間設有「走塑貨架」的超市,在貨架上 700 項貨品一律沒有額外的塑膠包裝。


 

波蘭(Poland):
2018年,政府向顧客按每個即棄膠袋收取 0.05 歐元(折合 0.44 港元)的回收徵費(食物衛生用途獲豁免)。
 

葡萄牙(Portugal):
當地自2007年起部分超市自願向顧客收取少量膠袋費,約 0.02 歐元(折合 0.18 港元),兩年間令即棄膠袋量大減 6 成。2015年,全面向顧客按每個膠袋徵收 0.1 歐元(折合 0.86 港元)。

2018年,當地政府頒令禁止所有國家機構及國家間接監督機構,使用膠袋,膠袋和即棄餐具。
 

羅馬尼亞(Romania):
2006年就不可降解的購物袋向生產商及進口商徵收環保稅,惟2011年一度下調稅率。

直至2019年,當地全面禁止使用 50 微米或以下的膠袋。
 

斯洛伐克(Slovakia):
斯洛伐克於2017年就厚度 50 微米以下的膠袋向顧客徵收每個 0.03-0.09 歐元(折合 0.27-0.8 港元)費用;當局同時提出國家「無膠袋」倡議。
 

斯洛文尼亞(Slovenia):
2019年全面徵收膠袋費,規定零售商向顧客提供的膠袋須收取不少於成本價的回收費用。 (新鮮食物用途獲豁免)

當地的回收系統相對發達,首都盧比安納(Ljubljana)更獲選2016年歐洲綠色城市(European Green Capital Award)。


 

西班牙(Spain):
自2011年,各地超市都有自願收取膠袋費用。2017年於加泰隆尼亞(Catalonia)禁止派發免費即棄膠袋。

至2018年全面實施膠袋徵費,涵蓋不同厚度,亦包括可生物降解的購物袋(達70%回收塑膠及厚度超過50 微米的可回收膠袋獲寬免),每個收費介乎 0.05 至 0.3 歐元 (折合 0.44 至 2.65 港元)。
 

瑞典(Sweden):
當地自1984年推出回收按金制度,1994年計劃擴展至膠樽。未來更有意在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就膠袋試行此制。

2017年,當地推行新法案,要求零售商向顧客推廣停用膠袋的訊息,同時紀錄商戶的膠袋使用量。當地部分商戶都有自願向顧客收取少量膠袋費。另外,當地回收系統發達,國內回收率達 9 成,有助走塑減廢。


 

英國(United Kingdom):
2007年,德文郡的莫柏利鎮(Modbury)成為全英首個禁止膠袋的地方。威爾斯(Wales)、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及蘇格蘭(Scotland)等地,分別在2011年至2014年間,先後修訂膠袋徵費。至2015年,全面實施膠袋徵費,每個收取 5便士(折合 0.5 港元)。

英國政府於2018年,建議在英格蘭全面禁止使用塑膠吸管和棉花棒;同年提出「25 年走塑計劃」,在全國禁用膠袋、膠樽、膠飲管等製品。而英國王室亦有響應,英女王頒令所有王室物業內禁止使用塑膠餐具及相關即棄製品、包裝。

繼荷蘭後,2018年英國一間超市設立「走塑專區」,內售多達 1,800 種貨品,部分新鮮食品不用膠袋包裝。英政府亦鼓勵各大超市在2042年或之前,設立「走塑商品區」。


 

結語:

大部分歐盟成員國都能達到歐盟多年來的環保指引,就膠袋問題上徵費、頒令禁用,甚至實施其他措施,更將目光放到膠袋以外,以減少塑膠垃圾。北歐和西歐國家的環保表現較為顯著,如芬蘭、荷蘭及瑞典等地,比起禁用塑膠,她們著重「回收」、「重用」,令資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對環境的破壞。

反觀香港,走塑意識尚在緩緩抬頭,政府更應肩負領導角色,借垃圾徵費的契機,盡快改革已推行十年的膠袋徵費,更應以立法管制即棄塑膠的濫用情況。

*****************************************************************************************

延伸閱讀:

【走塑膠看地球】~歐盟篇.上
https://bit.ly/2P1J37w

【走塑膠看地球】~亞洲篇
https://bit.ly/2L6Sm7h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