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觸覺就管制即棄塑膠諮詢提交意見書
就管制即棄塑膠諮詢,本會有以下建議:
盡快管制網購包裝物料
疫情期間市民網購數字大幅上升,過去兩年本會都針對本港的網購包裝進行調查。根據本年調查結果,推算過去一年香港產生約 7 億 8072 萬件網購包裝廢物。可見即棄塑膠造成的浪費相當嚴重。
根據本會研究顯示,網購平均一件貨品使用了2.32件包裝,每次網購平均使用了2.71種物料來包裝,更有26.5%受訪者指一次網購的包裝物料達4種或以上。當中有網購包裹最多利用了9種不同的包裝材料,包括紙箱、泡泡紙、速遞袋、膠紙、蜂窩狀氣泡袋、發泡膠粒、充氣袋、牛皮紙及報紙;太多種包裝物料使市民難以分辨哪些是可以回收,亦有受訪者認為只有紙皮可以回收,其他網購包裝會當一般垃圾處理。
現時本港並未管制本地及外地網購包裝物料,回收主要靠市民主動分類回收,成效有限。然而部分地區已開始進行減廢和回收措施。例如台灣環保署與網購平台合作,訂定「網購包裝減量指引」,朝包裝減量、環保材質、循環包材三大面向著手減少廢棄物,重點推動網購循環包裝,並建置網購循環包裝系統。
此外現時全台灣已有超過 11,000 個網購包裝袋的回收點,它們都是傳統郵筒或新式的智能郵筒。可回收的包裝袋都會貼有綠色專用封條作識別,顧客收到這種可回收的網購包裝袋後,可於商品鑑賞期後,將包裝袋投至回收點回收。在2021年的聖誕和新年期間,只要顧客退回包裝,就有抽獎機會。
本會建議政府盡快就管制網購包裝物料訂下管制時間表,包括管制包裝佔整件貨物的比例,規定包裝袋必需可回收或由環保物料製成,落實「污染者自付原則」。短期亦可參考台灣做法,與業界訂定「網購包裝減量指引」,並鼓勵業界提供更便利的回收設施,增加市民回收誘因。
管制由外地入口的即棄塑膠產品
現時諮詢文件只建議規管本地即棄塑膠產品及網購包裝,政策效果會事倍功半。
根據本年度市場統計,接近四分之三的受訪香港消費者習慣在國際網站購物,而跨境購物類別最多為購買衣服(43%)、雜貨、食品、飲品和酒類(26%),而化妝品亦有21%,這幾項產品,大部分都使用了多從包裝來港。由此可見,若只管制本地網購包裝物,有四分三的網購包裝,將無法被規管。
另一方面,部分由外地進口的食品,部分都會附有塑膠盤和預先包裝,特別是大部分新鮮蔬果、冷藏或冰鮮食品,來港前已預先包裝。若未來規管不包括外地進口產品,將成為管制的一大漏洞。本會明白難以利用本地法例規管外來商品包裝,但當局可以規定入口商需進口物品需以環保包裝,或由本地的入口商及速遞商協助回收外地入口的即棄塑膠產品。
鼓勵酒店不主動提供即棄用品及樽裝水
過去兩年,不少市民以「宅渡假」(Staycation) 取代海外旅遊,假期時多間酒店都有九成以上的入住率,使用不少即棄塑膠用品及樽裝水。現時部分酒店已改用可添加的沐浴產品,但牙刷、剃刀等依然是即棄產品。
現時外地不少酒店容許住客選用「綠色計劃」,即酒店不提供即棄產品以換取折扣。另外亦有外地酒店只提供少部分用品予住客,若需使用才向酒店索取或額外購買。
本會亦留意到外地遊客旅遊時,未必會準備足夠梳洗用品,但本地市民進行「宅渡假」時,會較易自行準備有關用品,或將用品帶回家重用。因此應加強對本港市民教育。
本會建議當局應盡快與酒店業商討「綠色酒店約章」,盡快鼓勵酒店推出「綠色計劃」,並使用可回收或可重用物品,以減少酒店使用及棄置即棄用品的情況。
減少塑膠購物袋收費豁免,一袋兩用
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自2015年全面實施膠袋收費計劃以來,膠袋棄置量每年遞增,到2019年才稍為回落至40.7億個,但仍高於2015年的39.3億個,而每日人均棄置的膠袋數目則一直維持約1.6個,可見實施膠袋收費計劃有可改進的空間。
現時膠袋徵費只是不少於港幣0.5元,自2009年起已沒有調整。而盛載冷凍食品、蔬果的平口袋,以及因購買非密封包裝麵包而索取額外膠袋更不用收費。有部分市民會刻意購買豁免收費的產品,利用免費獲得的膠袋來放置其他購買物品。另一方面,以額外的膠袋盛載已密封或完整包裝的食物或冷藏品,其實會造成雙重污染。
另一方面,膠袋徵費收費較低,市民因經濟誘因而放棄使用膠袋意慾不大。鄰近的城市例如澳門,已將膠袋徵費調整為澳門幣一元。本會建議當局考慮調整收費水平、取消豁免承載冷凍物品的膠袋收費、減少包裹食物的免費膠袋,以及限制豁免情況下可派發的塑膠購物袋。
現時計劃建議超市和便利店售賣的指定垃圾袋可「一袋兩用」,即將指定垃圾袋先作購物袋,之後用作垃圾袋。本會建議將適用範圍逐漸擴展至所有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所派發的膠袋, 減少整體塑膠使用之餘亦能避免雙重收費,方便市民。
另一方面,本會建議未來任何大細的「二次袋」的成本要比當時的垃圾徵費為高,以免市民只顧購買「二次袋」而忘記自備購物袋的責任。現時計劃建議3公升膠袋「重用袋」只需0.3港元,比現時膠袋徵費為低,變相減低了膠袋徵費的效用。以台北市為例,台北早於2014年已推行了二次袋項目。市民可在超市及便利店購物時,可加錢購買二次袋。以14公升的膠袋為例,台北市民購買購物袋價格為2元台幣,購買二次袋價格為5元台幣, 最小的二次袋也需要3元台幣,令購買二次袋的成本比購買垃圾袋成本為高,方便市民之餘亦令不會令市民依賴購買二次袋而忘記自備購物袋。
考慮規管由其它物料製造的購物袋
自從本港膠袋收費計劃生效後,部分商戶改用紙袋或不織布袋作購物袋。由於部分物料例如不織布袋較難回收,有研究顯示此類購物袋苦只作一次使用,所造成的污染可能較塑膠物料製成的購物袋為大。
本會建議未來當局可考慮規管由其它物料製造的購物袋,鼓勵市民全面自備購物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