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9

環保觸覺統計2015年土地改劃 近60公頃市區空間變石屎樓

 「插針式」盲搶地犧牲社區生活質素  搶地「走火入魔」
數年前規劃署認定北角的通風廊
如今卻申請該位置之休憩用地起樓

 

香港市區公共及休憩用地短缺情況一直為人咎病,但政府為追求「住宅單位數目」,忽略香港市民保持生活質素的合理要求,過去數年持續將市民身邊公共空間及休憩用地改劃,興建樓宇作房屋用途,使市區的熱島效應更嚴重。

環保觸覺統計2015年由政府申請、得到城規會批准的土地改劃項目,發現共有24 項共58.53公頃的被改劃為住宅用途,包括「綠化地帶」(32.96公頃)、「休憩用地」(4.25公頃)、「政府、機構或社區」(21.3公頃)。因香港城市發展成熟,「休憩用地」和「政府、機構或社區」很多時皆是在現有社區內的土地,並為處於重要通風廊或社區「透氣位」,以見縫插針式發展這類土地,令市區密度上升,失去調節微氣候的功能,令周邊空氣更侷促。

而最新正由城規會諮詢的北角分區計劃大綱草圖(S/H8/25)中,就提出將北角電照街遊樂場改劃成「住宅(甲)」用地,以興建最高110米高的公營房屋,提供約240個單位。可是改劃地點現時的球場為北角市區主要的東北風入口,一旦變作高樓,阻塞通風要道,北角市區的通風將會減弱。諷刺的是,該位置正是多年前為應對北角區的屏風效應,上屆政府(林鄭月娥為發展局局長)將前北角村住宅項目大減規模所留下的通風廊。由此可見,盲搶地已令城市規劃一塌糊塗,政府為搶地已達「走火入魔」的程度。

政府為覓地「跑數」,整個社會已犧牲太多公共空間及自然環境,土地爭拗不斷,各區都牽起土地保衛戰。環保觸覺認為,控制人口增長是刻不容緩,減輕覓地壓力。社會需要視人口政策為減輕房屋問題的方法之一,控制各種移民入境人數(包括單程證及其他移民入境計劃),減慢人口增長,以免盲搶地繼續困擾香港。

留言